思納福醫(yī)療完成近兩億元B輪融資
投資界9月27日消息,近日,思納福醫(yī)療科技宣布完成兩億元B輪融資,由惠每資本領投,杏澤資本、黃埔醫(yī)藥基金跟投,老股東凱風創(chuàng)投、雅惠投資、荷塘資本持續(xù)加碼,一舉刷新了該賽道最大單筆融資的記錄。
作為數字PCR賽道領軍企業(yè),思納福于2020年上半年與行業(yè)巨頭Qiagen,Biorad幾乎同一時間推出了國內首款全自動數字PCR儀,實現(xiàn)了我國在高端全自動數字PCR梯隊中零的突破。得益于完全自主的生產制造能力和突出的產品技術優(yōu)勢,思納福已經累計完成裝機近100臺。在高端全自動數字PCR梯隊中,其國內市場裝機量已經遠遠超過競爭對手,位居首位。
在面世以后的在很長一段時間內,數字PCR產品都處在需要大量手工操作的“多工具組合”的產品階段,使得數字PCR技術的推廣和臨床落地一直鮮有突破。其中,樣本分割、擴增、檢測三個步驟需要三臺不同的機器配合完成,涉及復雜的手工操作,在接近5個小時的檢測過程中,用戶需要全程值守。相對于成熟的qPCR技術而言,數字PCR的復雜手工操作和高昂微流控耗材價格,導致其在推廣過程中屢屢碰壁。市場上一度質疑數字PCR技術未來的應用場景到底在哪里?到底哪種應用場景能夠忍受如此不“友好”的產品形態(tài)?
然而,有必要將“產品形態(tài)”和“技術平臺”區(qū)分開來,因為不能簡單的使用一個歷史時期的“產品形態(tài)”來定義一個“技術平臺”的未來。這就好比,在計算機產生的早期階段,一臺計算機足有幾間屋子大小,但是這并不意味著“計算機技術”只能應用在科研計算領域。隨著數字PCR產品形態(tài)進入相對成熟的“一體化”階段,將不再需復雜的手工操作,產品使用體驗也和qPCR基本一致。屆時,技術上的單分子檢測靈敏度,絕對定量的技術優(yōu)勢將得以展現(xiàn),數字PCR的應用場景也會逐漸清晰。
作為微流控技術路徑的代表,Biorad于2009年推出QX100,數字PCR產業(yè)進入原理驗證階段。Biorad在2014年推出Auto DG,并獲得了數字PCR第一張FDA許可證,推動數字PCR產業(yè)進入早期臨床場景開發(fā)階段。2020年,伴隨Biorad的QX one上市,國內數字PCR產業(yè)進入到擴增檢測一體機階段。歷時10余年,Biorad將數字PCR的產品形態(tài)發(fā)展到了接近qPCR經典機型7500的階段。此外,Qiagen在2020年通過收購的形式推出了其全自動數字PCR- QIAcuity,后者代表了微腔室技術路徑的最高水平,一步跨越到第三階段。至此,國際巨頭數字PCR產品進入“一體機”時代,數字PCR的發(fā)展了迎來了新的曙光,其臨床落地具備了產品支撐。
我國從2014年前后逐漸開始數字PCR技術的產業(yè)化探索,但至今大多停留在Biorad QX100或者Thermo QuantStudio3D的產品水平。從產品代差的角度看,國內技術水平落后于國外最高水平近10年。同時,數字PCR技術具備極高的技術門檻,國外廠家通過10余年的技術積累,申請了海量的技術專利,完成了非常完備的專利布局。這使得后來者在技術路徑上面臨層層圍追堵截。
思納福團隊于2014年著手研發(fā)一種不依賴于微流控芯片的液滴生成方法——“振動注射”技術,并應用到數字PCR技術中進行技術轉化。經過不斷的努力,思納福于2020年推出了全自動化數字PCR產品——Sniper DQ24,開創(chuàng)了一條全新的“振動注射”技術路線。這是首款國產一體化數字PCR儀,也是全球已經上市的第三款,將我國數字PCR技術抬高到了國際頂尖水平。隨著三大平臺——微流控、微腔室、振動注射都集中在2020年推出了數字PCR一體機,數字PCR技術正式進入“擴增檢測一體機”的第三階段,開始真正具備臨床落地的可能性。
據了解,目前,思納福已經建設完成2500平米儀器研發(fā)實驗室、3200平米設備制造車間和1900平米試劑生產GMP車間,完成了從底層核心零配件加工制造到整機裝配生產、從耗材精密注塑到IVD檢測試劑生產的全產業(yè)鏈構建。本次融資將用于思納福在臨床場景開發(fā)和市場開拓,加快數字PCR產品的臨床落地進程。
作者:Iris來源:投資界
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圖片新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