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能汽車行業(yè)高速推進,“增量部件”這場戰(zhàn)該如何打?
參照華為手機,自研芯片超車成功還得有明星產品支撐
那中國的汽車芯片怎樣才能在汽車產業(yè)“新四化”的這場變革中找到方向占據一席之地呢?華為做手機芯片所積累的經驗可以作為參照。
華為手機從2012年的D系列開始,其旗艦機型P系列和Mate系列均搭載的是海思K3V2芯片,但早期海思芯片性能極差,發(fā)熱嚴重,也正是受此拖累,華為手機業(yè)務始終沒有起色,一直到P6,連余承東都動搖了,想采用其他廠商更好的芯片,是任正非力排眾議堅持使用海思。
2013年,華為P6 S搭載全新的麒麟910芯片問世,2014年,P7搭載麒麟910T亮相,隨后麒麟芯片一路迭代到華為P30的麒麟980芯片,此時已經能夠與行業(yè)老大高通的驍龍855一較高下了。
從被網友嘲笑與唾罵到躋身世界一流,從華為海思的逆襲經歷“智能相對論”至少可以總結出兩點經驗。
一就是堅持,芯片這條路沒有捷徑,唯有死磕,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耐力長跑,一時的領先并不意味著永久的領先,只要找準了方向,找對了方法,總有超車的一天。
二是必須有明星產品的支撐,華為海思的成功與華為手機的熱銷是相輔相成的,回到汽車芯片,如今做到這一點的只有特斯拉。
特斯拉目前用的是自研芯片,在此之前也曾先后與Mobileye和英偉達兩大巨頭合作過,其Autopilot 1.0使用的是Mobileye的視覺方案,一個前置攝像頭、一個毫米波雷達和12個超聲波雷達組成感知系統(tǒng),內置的芯片是來自Mobileye的EyeQ3;Autopilot 2.0采用的是英偉達的芯片平臺。
然而這兩次合作的“體驗”都不是很好。Autopilot 1.0時期,特斯拉經歷了一系列的車禍事故,Mobileye認為是特斯拉的功能超越了安全底線,特斯拉認為Mobileye的方案沒有滿足需求;Autopilot 2.0時期,英偉達Drive PX Pegasus平臺的500W的功耗一直是特斯拉整車性能的短板,相當于運行兩小時,芯片就要用去1度電。
于是馬斯克堅定了自研芯片的方向,Autopilot 3.0上就搭載了特斯拉的自研芯片F(xiàn)SD,這款芯片除了常規(guī)的CPU和GPU之外,多配備了兩個神經網絡處理器(NNP)。
如今特斯拉即便被網友稱為“韭菜神車”,但銷量還是屢創(chuàng)新高,除了價格下探以外,由自研芯片關聯(lián)下的產品體驗升級也是無法回避的原因之一。
反觀國內的汽車芯片玩家們,無論是地平線的征程系列,還是零跑的凌芯01芯片,其上車的項目如果沒有在品牌上或者銷量上有所突破,沒有制造出明星標桿車型,那么始終將停留在低水平的競爭層面,彎道超車就更別提了。
此內容為【智能相對論】原創(chuàng),僅代表個人觀點,未經授權,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,包括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建立鏡像。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最新活動更多
-
7月10日立即參與>>> 銳科激光——激光圓桌派
-
7月22-29日立即報名>> 【線下論壇】第三屆安富利汽車生態(tài)圈峰會
-
7.30-8.1火熱報名中>> 全數(shù)會2025(第六屆)機器人及智能工廠展
-
7月30-31日報名參會>>> 全數(shù)會2025中國激光產業(yè)高質量發(fā)展峰會
-
即日-2025.8.1立即下載>> 《2024智能制造產業(yè)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(fā)展藍皮書》
-
即日-8.30免費下載>>> 福祿克在線溫度監(jiān)測應用案例手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