氫燃料電池電堆不懼卡脖子:58個一級零部件全部國產化
捷氫科技PROME M3H電堆發(fā)布
中美貿易摩擦之后,產業(yè)界對于外資卡脖子的技術分外敏感,急于尋求國產化,以免受制于人。
作為新能源汽車而技術路線之一的氫燃料電池,也存在類似隱憂。不過,業(yè)界人士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了。因為,中國已經實現了燃料電池電堆100%國產。
8月24日,上汽集團子公司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捷氫科技)主辦的PROME M3H 電堆產品發(fā)布會在上海嘉定舉行。突出特點之一,就是100%國產化。
此外,“功率130kW、功率密度3.8kW/L、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100%、全功率驅動、6000小時耐久驅動……”PROME M3H 電堆的幾項核心參數和賣點都很亮眼。
捷氫科技總經理盧兵兵還透露,明年,該公司將推出四代電堆的功率能達到160kW,功率密度大于4.5kW/L。
雖然今天才正式亮相,但從2019年后半年開始,PROME M3H電堆就已經開始裝車。未來,這款電堆將逐步成為捷氫科技的主力產品,并為更多主機廠和系統(tǒng)集成商配套。
源于上汽,又不只服務于上汽。如盧兵兵在接受《電動汽車觀察家》等媒體采訪時所說,“捷氫科技自成立起就是定義為一家中性化公司,不僅為上汽集團服務,也為其他有需求的企業(yè)服務。”
1PROME M3H電堆:車規(guī)級、高性能、高可靠
嘉定是捷氫科技所在地,也是上海、甚至全國氫燃料電池推廣的重要地區(qū)。
上海市嘉定區(qū)委常委、統(tǒng)戰(zhàn)部部長陸祖芳在發(fā)布會上介紹,截至2020年7月底,嘉定區(qū)累計示范運營的燃料電池汽車達到1448輛,運營里程超過1629萬公里。加氫站方面,今年年底將投入運營5座,到2025年規(guī)劃建設15座。
3月16日,捷氫科技燃料電池項目在嘉定區(qū)安亭鎮(zhèn)氫能港開工。該項目總投資5億元,預計明年1月整體交付,一期項目計劃于明年8月投產,實現12000臺套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(tǒng)產能。
這些產能中,就包括發(fā)布會上首次公開亮相的捷氫科技PROME M3H電堆。
捷氫科技PROME M3H電堆
不同于以往發(fā)布的燃料電池系統(tǒng)產品,PROME M3H是捷氫科技首次正式發(fā)布的燃料電池電堆產品。不過,早在2019年后半年,這款產品就已經為多家車企的氫燃料電池車裝車,因疫情等原因,發(fā)布會延遲到現在舉行。
捷氫科技方面用將PROME M3H的特點概括為“車規(guī)級、高性能、高可靠”。
盧兵兵介紹,PROME M3H電堆完全由捷氫科技自主設計開發(fā),58個一級零部件全部國產化,自主化程度和國產化率均達到了100%,其中還包括雙極板和膜電極,這兩項被看做國產燃料電池電堆“卡脖子”的技術。
而且,PROME M3H電堆的主要參數處于國際領先地位。
例如,PROME M3H電堆的功率達到130kW,電堆功率密度達3.8kW/L。
值得一提的是,PROME M3H電堆可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的全功率驅動,即該電堆有能力讓一輛車從起步到停止,所有動力源來自于電堆,無需依賴輔助動力電池。
可靠性方面,盧兵兵表示,在-30℃的極寒環(huán)境下,PROME M3H可在無輔助加熱的情況下,在30s內快速啟動。電堆的最高工作溫度可達95℃,耐熱性極強。
目前,PROME M3H已經過超過6000小時的車用動態(tài)工況耐久性測試,花費的測試成本超過2000萬元,這項測試現在仍在繼續(xù)進行。
PROME M3H可以看做捷氫科技的第三代產品。
盧兵兵還透露,預計明年8月,捷氫科技還將發(fā)布第四代產品,其電堆功率可達160kW,系統(tǒng)功率達到125kW,功率密度大于4.5kW/L。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