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東12個字創(chuàng)造12萬億:觀念、生態(tài)、人口、科技、貿易、地理
廣東能創(chuàng)造這樣的輝煌,只需要一句話可以總結——12個字創(chuàng)造12萬億。這12個字分別是:觀念、生態(tài)、人口、科技、貿易、地理。
作者:今綸
2021年,廣東GDP達12.4萬億元,同比增長8%,成為中國首個GDP突破12萬億元的省份。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,很多人紛紛在傳遞廣東“富可敵國”的信息,又或者在展望廣東的未來,說這只是一個開始。
抱樸財經認為:恰恰是廣東輝煌的過去(包括2021年)才是最值得總結的。從傳播學上來說,“富可敵國”的信息在一天之后的價值就迅速降低,至于未來,其實有很多東西是不可預知的,或者你預知了片羽也不可言傳,因為未來具有某些偶然性,受制于某些突發(fā)因素。
所以,我們要回頭看看廣東做對了哪些事情,或者說具有哪些優(yōu)勢,而這是一個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性的基礎。
歷史學家許倬云說:“中國古代的文化只有逐漸的變化,而沒有突然的斷裂,這才使‘中國’的觀念可以長期維持”。
同理,廣東的GDP突破12萬億,也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,她的未來當然是光芒萬丈的,不過,這種變化的歷程其實對其他省份也有借鑒意義,雖不能照搬,但可以借鑒,這才是我們撰寫此文的初衷。
抱樸財經認為,廣東能創(chuàng)造這樣的輝煌,只需要一句話可以總結——12個字創(chuàng)造12萬億。
那么,是哪12個字?觀念、生態(tài)、人口、科技、貿易、地理。
01廣東人觀念領先
廣東人觀念領先非自今日始,而是分為兩個大的飛躍階段。
其一,清末民初,廣州因“一口通商”而愈加繁榮,各種信息交匯,加速形成了一個更加豐富和寬松的觀念體系。
廣州人、廣東人的觀念領先自這個階段就出現了。
學者、原廣東省政府參事黃樹森先生曾談到,1984年,廣東拍攝了第一部反映民營經濟的電影《雅馬哈魚檔》,該片講述了20世紀80年代初,廣州幾位待業(yè)青年靠著自謀職業(yè)實現自我價值,也創(chuàng)造了更美好的生活的故事。當時在北京大學試映時,北大學生全體起立鼓掌,高呼:“廣東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。”
▲電影《雅馬哈魚檔》
后來俄羅斯、波蘭等國搞經濟建設,首先就是播放《雅馬哈魚檔》。這說明,廣東經濟的超前使得其思想上也同樣超前,對其他地區(qū)乃至其他國家都具有示范意義。
第二次的觀念飛躍發(fā)生在深圳蛇口。蛇口建設初期,碼頭工程進行得并不順利,工人每人每天8小時只運二三十車泥。袁庚非常著急,1979年10月,碼頭工程率先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制度,工人每日工作定額為運送55車泥,完成定額每車獎勵2分錢,超過定額的每車獎勵4分錢。
獎勵辦法執(zhí)行后,工人勞動積極性大漲,但這種超產獎勵制度很快引來非議,在當時中央領導的支持下,蛇口獲準繼續(xù)實行超產獎勵辦法。
1981年,袁庚提出“時間就是金錢,效率就是生命”口號,并得到肯定。所以,深圳人今天熱衷于“搞錢”的源頭在這里。
▲蛇口街頭“時間就是金錢,效率就是生命”的口號
思想活躍,信息通達,務實搞錢,這是我們對廣東經濟強大的第一個關鍵詞“觀念”的解讀。
梁啟超說:“湖南之士可用,廣東之商可用;湖南之長在強而悍,廣東之長在富而通”。通者,通達靈活也,也就是觀念領先。
廣東的觀念領先是有兩個超強發(fā)動機來驅動的。第一個是具有深厚內功的高手廣州,中氣十足,連綿不斷地發(fā)力,而且廣府文化又充分勾聯起廣闊的地域力量,不斷地擴展這種領先觀念的邊界。第二個是具有銳進精神的深圳,劍如游龍,總能精準擊中要害,不斷攻城掠地。
廣東就是在兩位高手的保駕護航之下,從小心翼翼到勇往直前,走出舊觀念的沼澤,進入廣闊的新世界。
回望江蘇與浙江,無論是蘇州、南京還是杭州、寧波都沒有這種獨一無二的歷史境遇和特殊經歷。
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