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析福特野馬Mach-E車身
新工藝
野馬Mach-E在后縱梁應用了熱成形軟區(qū)技術,從而達到更好的吸能效果,在后縱梁位置應用軟區(qū)的車型比較少,目前只發(fā)現(xiàn)2012款的本田思域。
在車身結構上采用變截面的管狀加強結構,主要常見于福特的車型,如F150皮卡、蒙迪歐、?怂沟取ach-E同樣繼承了此工藝,在A柱內部設置有液壓脹形的加強管,用于增強車身在小偏置碰和車頂靜壓等方面的性能表現(xiàn)。
圖12 Mach-E新材料新工藝
新結構
野馬Mach-E在小偏碰考慮了上中下三條傳力路徑:前部通過加寬防撞梁本體的Y向長度,后側設置雙吸能筒方案,中部后側的門檻內板是熱成形,加強板的1700MPa馬氏體鋼;上部采用象鼻子結構(A柱內輔以超高強液壓脹形管);下部與副車架共同設計分解。
圖13 小偏碰結構
來到前艙根部,在縱梁與門檻連接位置,設置了外裝的連接板,與謳歌MDX,極星2的方案類似,直觀可見在碰撞后有利于控制輪胎的走勢或傳力門檻。
圖14 力值分解及傳力結構
Mach-E在門檻的結構上比較特殊,在門檻內增加一根1500-1700MPa的馬氏體超高強鋼(輥壓件),在前后端部采用貫穿的螺栓與車身固定;再有需要再次加強的位置設置有“幾字形”的加強板,起到單獨加強的作用。
圖15 側面碰撞結構
總結
福特汽車(中國)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(zhí)行官陳安寧表示:“每一代Mustang的誕生,都是福特進取創(chuàng)新精神的一次升華。乘風破浪而來的MustangMach-E將成為引爆中國高端電動車市場的黑馬,完美詮釋了福特銳意進取、先鋒創(chuàng)新的品牌理念。它不僅僅是智能時代福特品牌先鋒創(chuàng)新的代表,更具有突破自我、超脫傳奇、引領時代的重大意義!
野馬Mach-E是福特全新電動車平臺的第一款產(chǎn)品,從車身結構的設計上,我們看到了福特作為一個全球車企應有的追求,其之所以采用Mustang Math-E的命名,既是自信,也是一場豪賭,它能否為福特在電動化市場上帶來期望的突破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聲明:本文為汽車輕量化技術原創(chuàng)文章,代表本公眾號立場。
請輸入評論內容...
請輸入評論/評論長度6~500個字
圖片新聞